您的位置:首页 > 孕前 > 不孕不育 >

过动症的孩子应动个不停?其实看起来安静却恍神的孩子,也可能符合诊断

发布时间:2022-11-24 18:45
标签:
「医师,老师请我带孩子过来看儿童心智科,检测一下是不是有过动症?」这是每年秋天开学后几个月,在门诊很常听见的主诉,或许也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头想问却问不出口的问题。孩子安静...

「医师,老师请我带孩子过来看儿童心智科,检测一下是不是有过动症?」这是每年秋天开学后几个月,在门诊很常听见的主诉,或许也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头想问却问不出口的问题。

孩子安静也可能是注意力不足

就概念来说,目前认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是一种神经发展疾患,分为「注意力不足」与「过动/冲动」两大核心症状,且须持续超过六个月。

过动症的孩子应动个不停?其实看起来安静却恍神的孩子,也可能符合诊断

即使字面上看起来过动症的孩子应该会动个不停,但那些时常恍神不专心却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孩子,有可能其实也符合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另一面的诊断。根据目前的诊断准则,「注意力不足」的症状包括粗心大意、无法持续专注、听话如耳边风、难以完成指令、组织能力差、排斥需要专注的工作、常搞丢东西、容易分心与忘东忘西。「过动/冲动」的症状则包含坐不住、常离席走动、东奔西跑、无法安静的玩、浑身冲劲静不下来、多话、话没听完就抢答、难以等待,以及常插嘴或打断别人。 推荐文章:错误饮食引发孩子情绪问题,摄取过多高糖高盐等精致食物,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孩子被怀疑有阅读障碍而前来门诊,结果发现孩子因为专注力不足,导致阅读到一半会跳行或是忘记前面的内容,而迷失在字里行间。在进一步追问之下,才发现孩子也有伴随其他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症状。这样的困难与大众一般认知到的过动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被忽略,而当把这些困难归咎在孩子不认真或是资质不够时,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诊断前须从孩子的生活理解所遇困难

已有许多的科学证据显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孩子的大脑功能与多数人不同。目前大部分的证据都指向大脑前额叶多巴胺功能的下降,造成专注力与冲动控制能力的不成熟。但如同绝大部分的精神疾病一样,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无法单靠填写量表、影像检查或心理衡鉴就做出诊断,更重要的是,医师必须在孩子的生活脉络中理解他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可以用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来解释。这部分是需要家长、学校与孩子本身一起合作完成。

而只要不专心或是太过活泼,就一定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吗?除了上述最广为人知的「注意力不足」与「过动/冲动」症状以外,诊断准则还罗列了4项常被忽略的条件,分别是:

1.症状需在12岁以前就已出现。

2.症状在两种以外的场合(如学校或家中)皆有出现。

3.症状已明显到会影响日常功能的程度。

4.症状无法以其他精神疾病解释。

过动症的孩子应动个不停?其实看起来安静却恍神的孩子,也可能符合诊断

青少年时期忽然出现的不专心症状,或是症状仅在某一场合出现(例如在家中好动多话,而在学校与安亲班却能遵循规范),皆须考虑除了单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以外其他原因。而天生带有些许不专心的症状,却能维持良好人际与学习功能的孩子,也并不足以诊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但必须要澄清的是,精神疾病的诊断是需要把情境与关系脉络纳入考量,没有一个单一症状能够直接诊断精神疾病。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与能力都不同,在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诊断以前,或许我们也该问问自己,孩子的困难有没有办法被其他原因所解释?是不是源于一段充满压力的关系?旁人对他有著不符年龄的过高期待?被霸凌或是对新环境适不适应等等,都有可能会让孩子的临床表现看起来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相仿。

治疗与否需与医师讨论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治疗目前大致分为药物与非药物两种。药物常见有「利他能」以及「思锐」二类,而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调整亲子教养方式、或是行为治疗等。一般来说,六岁以下的孩子很少优先考虑药物治疗,而六岁以上则可考虑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若不治疗,可能会增加孩子未来物质滥用、意外伤害等机率,对心理健康亦是一种负面因子。然而,毕竟是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而并非必然的命运,每个孩子需不需要治疗、怎样的治疗对孩子最好,都需要与医师讨论之后再共同决定。 推荐文章:家长不愿正视的过动症,其实治疗时间平均只要4~6个月,不治疗将影响终生!

孩子的表现与大人应对方式相关

精神医学的诊断和其他科别一样,都是为了解决人的困扰而存在,而非为了标签或是为了指责。近来有一种令人忧心的状况是,社会上开始形成一种氛围,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当作不听话捣蛋鬼或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仿佛只要有了这样的诊断,问题都只需要归诸孩子身上,让医疗模式解决一切。

但有没有诊断,孩子的行为表现都与身边大人的应对方式息息相关。一段充满爱、关怀、与谨守界线的稳定关系,对每位孩子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忙,是药物无法替代的,也比药物更能够长远影响孩子的一生。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妈妈宝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