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孕期 > 疾病防治 >

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发布时间:2022-10-11 15:17
标签: 常见疾病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宝宝过完假期之后又要重新回到幼儿园和小学了,这个时候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节后分离焦虑症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不想跟爸爸妈妈分开,不想去学校,甚至在家...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宝宝过完假期之后又要重新回到幼儿园和小学了,这个时候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节后分离焦虑症”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不想跟爸爸妈妈分开,不想去学校,甚至在家里大哭大闹等等。今天就来给各位妈妈分享一些儿童分离焦虑症的知识以及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指的是与某人建立了亲密情感关系后,要和他分离时心里产生的伤心、痛苦的情绪,并且可能通过各种行为来表示拒绝分离。几乎所有人都会有分离焦虑症,甚至宠物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而老人和婴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最为严重。
 

儿童分离焦虑症的具体表现为爸爸妈妈要去上班时,一直抱着爸爸妈妈的衣服不让他们走,有的宝宝一看到爸爸妈妈要出门就会哭闹,还有的宝宝睡醒后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里也会哭。当然,也有的年纪小的宝宝跟爸爸妈妈分离的时候不会哭闹,这个和年龄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二、儿童分离焦虑症有什么危害?

1、引起宝宝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下的宝宝,身体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很多宝宝刚开始上幼儿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症状,很有可能是因为分离焦虑所致。

2、影响宝宝的胃肠道消化功能:如果焦虑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宝宝很有可能出现肚子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

3、影响宝宝的睡眠:有分离焦虑症的宝宝更容易做噩梦、失眠、半夜突然惊醒,长期的睡眠障碍也会导致宝宝的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疾病。

4、影响宝宝的智力、心理健康: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分离焦虑症比较严重的宝宝,智力、创造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分离焦虑还会同时导致宝宝产生      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思维混乱等现象,不利于宝宝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三、怎样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1、提前对宝宝进行“分离预告” 在离开宝宝的前一天,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说“明天妈妈就要去上班了,晚上就会回来跟宝宝玩”,这样能提前让宝宝对分离做一个心理准备,虽然分离的当时也会感到伤心,但是因为之前有“预告”,心理上也会容易接受得多。
 

2、提前让宝宝熟悉新的抚养人和环境 很多妈妈上班后都会让爷爷奶奶或保姆来带宝宝,在正式上班之前,妈妈就应该让宝宝熟悉新的抚养人,同时告诉老人或保姆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如果是要送宝宝去daycare或幼儿园,也要提前预热,带宝宝去参观,跟里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3、培养宝宝的生活技能 美国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宝宝的各种生活技能,比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睡觉等等,早点让宝宝习惯这些能够有效降低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即使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宝宝自己也能生活的很好。
 

4、平时多让宝宝接触他人 从宝宝1岁开始,妈妈就应该有计划的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人,并鼓励宝宝主动和他们交往,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而且也能降低宝宝对父母的过分依恋。
 

5、给宝宝积极正面的回馈 其实宝宝黏人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正是爱你的表现,妈妈也要多体谅安抚宝宝,不要觉得宝宝是不懂事或无理取闹。因此当宝宝出现了分离焦虑的情绪时,妈妈应该尽可能安抚宝宝,多给宝宝积极正面的回馈,鼓励宝宝独立,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即使妈妈不在宝宝的身边,妈妈也一样非常关心宝宝爱宝宝。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妈妈宝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常见疾病
  • 乳头内陷自己怎么矫正过来
    乳头内陷自己怎么矫正过来
  • 突然停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突然停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
    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
  • 看血型就可以预测寿命长短?如果你是这两种血型,那要多留意了
    看血型就可以预测寿命长短?如果你是这两种血型,那要多留意了
  • 女性肾气虚的症状有哪些?多为这几个表现
    女性肾气虚的症状有哪些?多为这几个表现
  • 如何直视别人的眼睛(在对话中练习)
    如何直视别人的眼睛(在对话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