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婴儿 > 育儿知识 >

亲爱的,你准备好当父母了吗?谈「伴侣」到「父母」角色转变的内心历程

发布时间:2022-09-15 13:40
标签: 儿童教育
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当父母,大家都是在历程中学习、练习与调整来的。从知觉「伴侣」角色进入到「父母」的角色位置大致有五个历程,认识不同阶段的转变与发展,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适应成为父母角色的内心变化。...

成为父母五内心历程

 

    每个父母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与性格,怎么回应孩子的各种需求,一直都是父母的挑战。然而,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当父母,大家都是在历程中学习、练习与调整来的。从知觉「伴侣」角色进入到「父母」的角色位置大致有五个历程,认识不同阶段的转变与发展,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适应成为父母角色的内心变化。
 

亲爱的,你准备好当父母了吗?谈「伴侣」到「父母」角色转变的内心历程
 

1. 思考前期(Precontemplation)

    从医学检查确认自己即将「成为父母」的讯息,此时的你感到有些不平衡,虽知道生活即将产生改变与变化,可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对于要「成为父母」的概念带有一点模糊、遥远,甚至因为有点感觉过于抽象,以至没有维持目前生活没有出现太多改变。

2. 思考期(Contemplation)

    你开始从相较抽象的想像,越来越具体的感受到自己即将成为父母的事实。然而对于要做些什么行动或改变尚在犹豫,但在考虑决策时,会慢慢浮现更多也纳入孩子的因素与可能,各种待决定的问题,也都开始思考之后若多了孩子的可能与想像。

3. 准备期(Preparation)      

    你们开始采取一些行动:开始留意婴幼儿相关的物品或书籍、减少朋友聚会的时间来思考成为父母的事情、开始规划孩子未来可能需要的空间、考虑增加运动计划或戒烟、戒酒等等。这是一个积极活跃的阶段,「成为父母」从先前的想法,慢慢转成越来越多的行动,并在行动的过程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开始这些过去不曾尝试的行动,会有些不安是很正常的,与你的伴侣好好讨论,互相陪伴与慰藉是能够持续推进下一阶段的重点。

4. 行动期(Action)

    在这个阶段,「成为父母的行动」开始融入你们的生活。你们越来越习惯定期医院回诊、阅读怀孕与育儿的文章或书籍、改变饮食菜单、补充更多营养品、执行运动计划等等。之前对于「成为父母」的身份不安,也因做了更多实际的行动而渐渐安心。朋友与身边的人际关系都开始察觉到你们的不同,也更加感受到你们进行中的身份变化。

5. 维持期(Maintenance)

    这是认同父母身份内心历程的最后一步,一切趋于稳定的状态,「成为父母」的角色认同已自然深入你人生中的一部分,别人对待你们的方式也开始从你已经是「为人父母」的角度与你互动,而这样的循环让你更确认自己「父母」的角色位置。并之后你们开始在“自我期待”、“他人期待”与“孩子期待”的回馈间,拿捏与塑造自己的父母角色,并持续学习调整让自己可以扮演成更好的父母。

    培育孩子的过程会焦虑与不安是正常的,照顾孩子成长本身就是同时充满挑战与乐趣的过程,你们会有疲惫、生气、烦躁、悲喜交替都是正常的。可以的话,尽可能即时察觉个人情绪状态,当发现你已陷入持续一段时间的低潮与倦怠时,适时的寻求他人协助,或找人接手让自己喘息一下,都是很重要的调整。英国心理分析师温尼考特(D. W. Winnicott)的临床经验发现,没有人应该扮演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父母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你可以承认自己的限制与允许自己可能犯错,只需要扮演「够好的父母」就好。
     
    「够好的父母」体察到孩子的需求,并适当的提供协助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会针对孩子不同的状况提供协助。举例来说当孩子饿的时候,你们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回应需求,即使慢了一点或食物温度不够,但只要孩子有被你们爱著的回应而满足需求,那就够了。


    随著孩子不断成长,不同年龄也会有不同需求,父母需练习在不同阶段仅给予协助,并试著放手让孩子自行发展,历程中让孩子渐渐发展成独立的个体。担任父母并不容易,过程亦会勾起个人原生家庭议题与成长经验,如果父母能持续保持觉察与整合,相信你也能成为孩子「够好的父母」。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妈妈宝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儿童教育
  • 要和好没那么快?梅根与凯特关系仍疏离谈不上有情分
    要和好没那么快?梅根与凯特关系仍疏离谈不上有情分
  • 带爱妻出国感情更好?庾澄庆反问一句话闪爆
    带爱妻出国感情更好?庾澄庆反问一句话闪爆
  • 孩子喜欢嘲笑别人怎么办
    孩子喜欢嘲笑别人怎么办
  • 老师最讨厌听到哪3句话?
    老师最讨厌听到哪3句话?
  • 中美爸妈育儿的这些差异,你都注意到了吗?
    中美爸妈育儿的这些差异,你都注意到了吗?
  • 4种方法来如何制作米妮鼠服装(制作米妮老鼠的耳朵)
    4种方法来如何制作米妮鼠服装(制作米妮老鼠的耳朵)